失真就一定是坏的吗?什么是适当的失真?

换个褪色处理,结果金色的世界消失了,它相对原片也失真了,但这个失真却让人觉得此片还不如原片,失去了亲切感。

进一步强化色彩,并使用柔光处理,我们得到了这个结果。色彩很浓郁,但这种失真结果不会被所有人接受。

而这种处理,显然更不能被接受,它失真后的色调已经完全破坏原来的感觉了。

用一组照片来简单演示失真的利弊是非常简洁明了的,从结果可知,失真不全是坏作用的,适当的失真能强化主题,对于这种失真,我们更愿意用一个好听的词汇来描述,这个词就是“修饰”,不管是“失真”还是“修饰”,它造成的结果就是和原始的信息不一样。

使用不同的设备(例如胆机和晶体管功放)欣赏相同的音乐,我们会听到几种不同味道的声音,因为每种设备的失真程度(包含刻意的渲染)不一样,其结果可能会让音乐更加动听,也可能会是难听,就如同上面这一组图片一样,只有适当的失真才会让声音更加好听。

那失真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当”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假设某音箱声音偏冷,但功率充沛,扬声器控制力好,擅长表现爆棚的音乐,它的冷音色适合表现摇滚中的某些重金属乐器,在这个例子中,失真就是偏冷的音色,它强化了摇滚乐中重金属的味道,这种失真对于摇滚乐来说,是适当的,但如果让该音箱去表现中低音人声曲子时,偏冷的失真则可能就不“适当”了。同时何谓“适当”也因人而异,例如有人就喜欢特别暖的,有人这喜欢一点点偏冷的。

既然失真多少才算“适度”没有答案,那么我们讨论有答案的——什么类型的失真是绝对有害的?我们举几种典型的。

爆音:除非作测试,任何情况下出现爆音都是不应该的,出现爆音的原因很多种,一般多出在音源,也可能是CD碟划伤严重或者音频文件损坏,当信号突然断开或者被引入其他强干扰,都会产生爆音。瞬态表现比较差的设备,可能会在信号突变的瞬间产生爆音。

削顶:当信号过大时就会溢出,结果就是溢出部分会被整齐的切掉,像刀削过一样,这种失真是最令人难受的。很多朋友喜欢使用均衡器调整声音,但一个劲的往上增益时,就很容易出现削顶失真。

擦音圈:扬声器振膜大幅度运动时,控制力弱的系统可能会让扬声器音圈擦边,严重可能损坏扬声器,失真现象为“哧哧”声。

箱声过重:如果箱体声学结构设计不当、或者板材太薄时,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箱体可能会剧烈晃动,产生嗡嗡声。

频段塌陷:很多音箱都存在严重的频段塌陷,例如卫星箱和低音箱之间衔接完全断档,频段塌陷就如同显示器缺色一样,是有害的失真。

有害失真确实很多,我们不想也没能力一一列举,同时笔者的目的也并不是要画出个失真列表来,而在于理解失真的利弊即可,无须谈失真变色,扬长避短,合理搭配器材,就能玩出新感觉。

图文整理于网络,侵删

END

拉到右下角点个“ 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吧

【新春福利】乐梵DC升级线送红包,让你喜上加喜!

【新春福利】细节更丰富:KECES P8线性电源

【润丰鸣谢】辞旧迎新展未来,福利红包人人有!

【新春福利】分组独立供电:IQRP-1500隔离牛

【新春福利】自适应电路:乐梵DC电源重组器

戳原文,更有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