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编辑
面具
编辑
保加利亚蒙面仪式系每年举行二次的农村活动:survakari于新年时在保加利亚西部和南部西部举办,而kukeri仪式则在四旬期开始时在保加利亚中部、南部和东部进行,Kukeri(英语:Kukeri)一词并被广泛用于蒙面仪式。此二仪式于服装上享有共同点,其皆包含大型且令人恐惧的动物面具,参与仪式者并会在腰上佩戴一串沉重的牛铃,随著佩戴者之舞蹈牛铃将产生巨大的噪音,传统上此举旨在驱散邪恶的灵魂。一般而言,此种面具是由戴著他们的男人制作的,然而,因面具的刺绣与女性的服饰有许多共同之处,且做工十分繁复,故面具亦可能由许多人协力完成。
由1971年保加利亚政府专门为大英博物馆的大型民族志展览制出此的面具一事观之[40],足见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民族特色。面具由多色珠子、织物、镜子和仿古老奥斯曼制的钱币所构成,有著一张颇具戏剧性的大嘴巴和红色眼睛,眼睛上方的串珠形成奇形怪状的一字眉,并缝著奥斯曼标帜,还有一个长长的软垫鼻子;它的核心是一个高大的锥形黑色羊毛毡,上面镶著红色的羊毛布料,内部加衬有软垫织物垫;前面刚硬之处绣有的花、果实、玻璃、塑胶珠子和钮扣,当中石榴系为繁衍的象征;面具的底部则固定了一件十九世纪末或二十世纪初制造的古董民间珠宝─一种称为prochelnik的铜合金新娘头饰,沙沙作响的链子为木头铃铛充满活力的铿锵声增添一抹柔和;而一排排紧密的编织、蜿蜒曲折的荷叶边和串珠的意象,基本上直接来自保加利亚女性服饰。
新娘头饰
编辑
新娘头饰
prochelnik为早先用于民间婚俗的铜合金饰品,这种头饰通常佩戴在头巾上,中央垂坠著大型元件,前额上的吊坠和长链环绕著头部的侧面并固定在背部,这些链子上点缀著叶状吊坠,每个吊坠上都刻有一个中央凸起的半圆,叶形吊坠可以随风摇摆。
此头饰现今多半剩下装饰面具的功能,prochelnik的性质转变并其来有自,盖1970年后传统的珠宝和服装渐渐从日常生活中退出,只用于节日场合,因此这些装饰物转而与面具结合。
[41]
织品
编辑
图样对称的保加利亚织物
乌龟乃保加利亚国家的重要象征,这些符号融入纺织品中成为其装饰,尤其在kolobar地区乌龟纹有颇高能见度,传统的kolabar包括三种样态的乌龟,象征著宇宙、恒星和行星;保加利亚织物的另一特色系讲究黄金比例与对称,镜像对称可说为成功纺织品的基础,当几何装饰品根据颜色和线条与最新流行趋势相结合时,设计的成果更加凸显东欧传统服饰和刺绣的强烈特色[42]。
保加利亚民间传统元素并多被现代时尚所青睐,意大利时装设计师范伦铁诺、法国设计师伊莎贝尔玛兰(英语:Isabel Marant)皆曾在作品中加入保加利亚传统服装图案来诠释线条,而设计师皮尔卡登(英语:Pierre Cardin)更认为保加利亚的民间元素是他无法创造的时尚杰作,并欣然在他的设计的服饰中呈现之,除此之外在保加利亚一般服装市场上还出现了受民间传说启发的服装和饰品,这些作品在在展现东欧人的真实精神,传统和身份[43]。
乐器
编辑
保加利亚音乐(英语:Music_of_Bulgaria)使用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来演奏,分述如下:
gaida
gubulka
gaida(英语:gaida):传统的山羊皮风笛。其有两种常见类型:一为色雷斯gaida;另一种则是被称为kaba gaida的洛多皮gaida,kaba gaida外型更大音域更低。
kaval(英语:kaval):为斜吹七孔长笛,起源于山区的牧羊人。
gadulka(英语:gadulka):弓弦乐器,以垂直方式握著演奏。
tǔpan(英语:Davul):一种穿在肩膀上的大鼓,一边用敲击器(kiyak)击打,另一边用细棍(osier)击打。
Tambura
tambura(英语:tambura):长颈弹拨乐器,用于伴奏及独奏。
darbuka(英语:Goblet_drum)或有称为doumbek:系指沙漏形的手指鼓。
dvoianka:形状扁平、音色高亢的双音直笛。
音乐
编辑
保加利亚音乐可区分为:皮林山脉、中西部、洛多皮(英语:Rodopi)、札果拉(色雷斯)(英语:Trakia)、多布鲁甲(英语:Dobruja)、西北与北部中央七大区,此种区分为描写音乐的专书中最为广泛的分类方式,且因西北部和北部中央的部分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故将合并讨论之[44]。
。
皮林地区
编辑
皮林地区由双声部歌曲占主导地位。大多数时候,歌曲由女性所唱:一人唱高音,两人或多人诠释第二声部。又女性虽作为皮林地区的主唱者,但乐器大多由男性演奏,本地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系为风笛(gaida)、弹拨乐器(tambura)、大鼓(tupan)与双音直笛(dvoianka)。
皮林的缓慢歌曲有几个特色:其一,充满了打嗝和颤抖的声音;第二,发声部位位于胸腔;第三,短语的末尾或词的中间,通常带有短而尖的“e”。
在皮林地区可以听到不同主题的歌曲:最受欢迎的是描写工作活动的歌,在早上、午餐或休息时间都能听到人们高歌之,社交聚会亦是受欢迎演唱场合,这些精彩的歌曲来源于过去在城市广场和派对上听到的幽默事件[44]。
中西部地区
编辑
中西部地区的性格、语言、民风使然,让本地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基于喜爱恶作剧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气,他们的歌曲充满狡黠的味道。
此地歌曲涵盖了许多流派:古老的sedenkarski乃围绕著餐桌的歌曲,通常在收获劳动季节被歌唱;独唱曲更加忙碌和欢快,并在结尾处伴随呐喊;而以麦田劳作为主题的歌曲使用了从喉咙发出的颤音,这并为本地区的典型特征。前揭歌曲并有一个共同点:仅由中气十足且尖锐的女声演唱[44]。
洛多皮地区
编辑
洛多皮由抒情歌曲占主导地位,最正宗的风格源于洛多皮的中央区域,于当今的流行乐中仍能见其踪影,东部的人们则受到到色雷斯地区和西部地区皮林地区的影响。此外,在洛多皮不分男人和女人都参与歌曲演绎,五声旋律并为民歌演奏所常见,无论是基督教歌曲或是伊斯兰教歌曲皆属之。
洛多皮地区许多不同主题的歌曲源于社交聚场所,最为典型的是描写爱情的乐曲,这种主题在年轻人中尤受欢迎,至于流行歌曲部分,许多与季节性工作的离乡和赋归离不开关系,其叙说到男子们在冬季离开家园,向南方寻找工作,可以说其反映了洛多皮地区的典型经济生活:放牧,这些歌曲充满诗意,与感情问题紧密相连,反映了被迫在远离家乡寻求工作的男人的悲伤[44]。
札果拉(色雷斯)地区
编辑
在札果拉中,独唱歌曲很有特色,其旋律缓慢,要求女性以最自然的方式演唱,其旋律优美、平和,富有张力。
札果拉歌曲对北部地区影响深远,特别是多布鲁甲,盖1878年独立后,许多人移居至北方。此外,而这里的歌曲以主题来区分:有小麦收成曲、聚会曲、餐桌上咏唱的歌曲、仪式歌曲,配合斯特兰德火焰舞蹈的歌曲、婚礼曲、化妆舞会舞曲、史诗歌曲。
该区域最有特色的乐器是七孔笛(kaval)、风笛(gaida)、弹拨乐器(gadulka)和大鼓(tapan),七孔笛是色雷斯农民不可或缺的伙伴,其对歌曲的内容更有深远的影响,举例而言,慢歌中的许多装饰音都源于对器乐旋律的模仿,人们常云:“唱歌就好像卡瓦尔在玩”[44]。
多布鲁甲地区
编辑
在多布鲁甲的乐曲有两种风格─色雷斯和巴尔干底吉斯基,这些异域乐式乃19世纪后半的札果拉移民者所带来,渐渐渗入本地传统中。而本地在乐器的伴奏上风格十分特殊,乃由提琴(gadulka)、七孔笛(kaval)与风笛(gaida)为之。
多布鲁甲除了一些偏远的村庄喜好双声部歌曲外,独唱曲在本地享有压倒性地位。典型的歌曲具有丰富的装饰音,人们在餐桌上、社交聚会中,甚至是小麦田里边劳作边高歌,且男人和女人皆会演唱这些慢而富有表现力的歌曲[44]。
西北与北部中央
编辑
和多布鲁甲相同,这里的流行音乐也因历史上的多次移民,而混杂其他地区的特色。
然透过更仔细的研究,仍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音乐特征,例如在婚礼上或田间演唱的作品中有大量的五音旋律与不规则节拍,此外,描述历史内容的歌曲中,还可以听到大量的装饰音。前述乐曲皆主要由高音笛(duduk),七孔笛(kaval)和风笛(gaida)来伴奏[44]。
舞蹈
编辑
许多保加利亚舞蹈是线性舞蹈,舞者手牵著手呈直线或曲线面向舞蹈中心。早先男人和女人须严守性别隔离,是以最后一个女人和第一个男人手抓手绢的两端,以避免不同性别间的接触,惟今日男人和女人经常以混合的方式跳舞。
皮林地区
编辑
虽在保加利亚其他地方,舞蹈更多时候是作为乐器演奏的辅助,惟此处系由生动的歌曲伴随内容有趣的舞蹈。
皮林地区的舞蹈多种多样、节拍繁复,并有男性和女性的区分:女性舞蹈常常伴有歌唱,而且比较温和,他们以圆圈,半圆或直排跳舞;男性的舞蹈节奏在轻快的伴奏下则显得比女性舞蹈快的多。且因皮林与南斯拉夫相连,所以它和整个马其顿地区的舞蹈特色相当一致,最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是膝关节和脚裸作垂直上下的跳振[45][46]。
中西部地区
编辑
萧波(Shopi)为本地名闻遐迩的舞蹈,其舞蹈动作全靠下半身完成,且脚步十分轻盈活泼,看起来就像没有接触到地面一样。这些舞蹈通常伴随著充满勇气和活力的“ha-a”、“e”男性喊声,并极度强调舞蹈的复杂步骤[45][46]。
洛多皮地区
编辑
在洛多皮,人们通常随著歌曲以及乐器伴奏起舞。男人和女人各自形成独立的圈子或半圆形,这种圆环舞有二特征:其一,它多半朝右边移动;其二,它以三小节做为一个节点。一般而言,男人们的步伐不羁,自由自在地跳舞,而女人则闭围著封闭的圆圈,非常接近彼此[45][46]。
札果拉(色雷斯)地区
编辑
本区最有特色的舞蹈之一是nestinari(英语:nestinari),意指在火上跳舞,它是净化思想、身体和精神的仪式的一部分。其他典型的仪式尚有蒙面仪式(Kukeri)与弹跳游戏(Filek),弹跳游戏犹如春季运动会,参与的年轻人小步向右跳,此游戏在多布鲁甲青年中亦非常盛行[45][46]。
多布鲁甲地区
编辑
多布鲁甲舞蹈欢快而灵活,其特点是身体,手臂和肩膀柔韧的摆动。举例而言,鲁卡舞在男女混合成的圆圈中,人们配合节奏来摆动手臂。进行中男性时常跳出来自成一列,跳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女孩子则休息或做基本步。
有趣的是,以大且重的步伐、重踏、蹲身著名的舞─欧巴斯,也发源于此地,欧巴斯意指握腰带,故舞姿均为腰带舞姿,佐以一些肩膀的动作。这个动作主要是受到土耳其的影响[45][46]。
西北与北部中央
编辑
本区舞蹈变化丰富,以轻微动作为主要特征[45]。
文学
编辑
谚语
编辑
有别于他国将谚语作为谈话、争论的修辞技巧,保加利亚的谚语源于现实生活,其真实地表达村民的喜悦、痛苦、思想、愿望和情感,且因村民的生活艰苦而缺少娱乐,这些谚语通常不具诗意甚至显得直白,但相对而言它们充满力度。在代代的口头传诵下,谚语在保加利亚村民心中已获得普遍认可,它的地位可谓能与诗歌、歌曲、传说相比拟,谚语并渐渐成为保加利亚民间传说的一部分[47]
保加利亚的农人们多半把土地、动物、山脉等生活中的意象引入谚语[47],举例而言,保加利亚有谚语称“智慧统治,智慧奴役,智慧带鹅去牧场”、“如果狐狸留下一颗牙齿,它就必然不虔诚”、“风笛喂不饱全家”;此外,保加利亚许多谚语源于故事,谚语也往往是故事脉络中的精华,“他必须在他能够偿还债务之前从荆棘中收集羊毛”即由以下民间故事脱胎:有一位穷人欠了富人一大笔钱,然而因为前景不好,穷人一直无法把债还清。在富人某一次的讨债中,穷人告诉富人:“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牧羊人会把他们的羊群带到牧场去。当它们经过这些荆棘丛时,羊会把一部分毛留在树枝上,我可以收集羊毛再卖掉它,用这个方法清偿一切欠下的债务。反正我要么一次付清,要么根本不付钱。”富人听到这个方法后大笑离开,并且不再打扰这个穷人。
民间传说
编辑
在保加利亚民间传说中,女性掌握了奇妙的力量,她可能是确保人类世界秩序的基石,也可能是自由不羁的神奇生物,有时她又作为自然与超自然的调停者。据此,本章将讨论保加利亚传说里三个重要的女性形象:围墙中的妻子,野性仙女和龙新娘,兹分述如下。
围墙里的妻子(Vgradena Neviasta)
编辑
保加利亚民间歌曲“围墙里的妻子”描述一位年轻女子为成功建造大型建筑而牺牲的传说[48],此传说乃建立在民间信仰上:据说在建筑工地的基地中监禁一位妇女,能确保建筑物的耐久性和永久性。民谣“Struna Neviasta”即讲述了三兄弟建造城堡的故事,故事中他们每晚的工作都受到干扰,让城堡一直无法完成,是以兄弟们协议无论是谁的妻子早上来到这个建筑工地都会被关进来,然而两个哥哥警告他们的妻子远离建筑,只有最小的弟弟遵守诺言没有通知他的妻子,他并假装把把结婚戒指丢在未完成的墙内,要求他的妻子为他拾回,在故事的结尾,年轻的母亲提出了挪开石墙让她能哺喂稚子的请求,揭示她作为母亲和稳定力量的双重角色。
围墙的新娘情节引起了一番“妇女在保加利亚民间传统中扮演何种的角色?”的讨论。在保加利亚的宇宙观中,女性的身体既创造了世界又保持了其稳定性,这意味著保加利亚女人在家庭、房屋或宇宙的秩序中都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纵使困于方寸之地,她所拥有的神话般的原始力量,甚至超越了死亡;该民谣的一些变体则展现了女性的角色转变─从童年变为妻子和母亲,学者Parpulova-Gribble更推测民谣主题或可追溯到将新娘称作“塔中的少女”的保加利亚婚礼歌曲。
保加利亚知名作家Petko Slaveikov(英语:Petko Slaveikov)在他的叙事诗“白腿女人的春天”中使用了围墙里的妻子的典故,这首诗讲述了Gergana,一位美丽的保加利亚女孩,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土地与家人,最终达成自由意志的故事,土耳其大臣为表彰她的勇敢,因此建造一座喷泉纪念之,惟讽刺的是,Gergana的牺牲确保了她自己的喷泉纪念馆的耐久性。
萨摩迪瓦 (Samodiva,又名Samovila、Vila)
编辑
萨摩迪瓦是狂野独立的神话生物[48],她象征了维持宇宙平衡所必需的自由、桀敖不驯的精神。保加利亚民歌将其描绘成一个著白袍,携带鞭子及弓箭的长发美丽女人,这位野性的仙女拥有飞行的能力,但他们也可能骑著鹿或有翼的马;根据民间信仰,萨摩迪瓦可以操纵元素,造成海上强风和风暴,而她的力量存在于她的衣服中,更具体地说,是她的腰带或梳子中;人们认为在春夏时,仙女会居住在森林、山脉、河流或湖泊里。
此外,萨摩迪瓦是一个夜行动物,她任性又反复无常,还喜欢跳舞和洗澡,当她晚上会在老树下跳圆圈舞时,凡人须避开仙女跳舞的场地,苟凡人踩到萨摩迪瓦的舞蹈场地将会引起疫病,此时须向仙女进贡面包、马蹄、蜂蜜、茶,或罗勒来平息她的怒气;萨摩迪瓦除了在夜间跳舞外,她也在夜间的湖泊或河流中沐浴,民间歌曲讲述到:一个牧羊人在洗澡的时候通过偷她的长袍来捕获一个萨摩迪瓦,失去力量的仙女同意与牧羊人结婚并抚养他的孩子,故事的最终仙女找到了被藏起来的腰带并寻回自己的力量,其并携子从家中出走,再也没有回去。质言之,萨摩迪瓦是一个不能被征服、驯化或被禁锢在传统家庭结构中的人。传说中萨摩迪瓦亦曾用舞蹈与卡瓦尔和牧羊人一较高下,也会帮扶英勇的凡人,可以发现这些仙女对性别平等的追寻。
值得一提的是,《哈利波特》中美丽的迷拉(Veela)就是以萨摩迪瓦为蓝本。
龙新娘(Zmeiova Bulka)
编辑
龙(zmei)乃广为保加利亚人民所熟知的传说。传说认为龙系天堂、地狱、大地和天空的调停者,天空由两条巨龙承载,地球则被一条吞食自己尾巴的蛇环绕;外观上龙是雄性的有翅生物,他有一到三个头、金色的翅膀,躯干上覆盖著金色的鳞片,并有一个类似蛇或鱼的尾巴,另一些保加利亚民歌将龙描述为有著人形上身与蛇尾的混合生物;此外龙尚能自由改变自己的型态,幻化成孔雀的羽毛或金项链,如果一个女孩找到一条项链,这条龙会爱上她,她和龙所生的孩子们在手臂下有翅膀,能指挥力量和美丽,并打败邪恶,这位被选中的龙新娘象征人类世界和神话领域间的调解。
也许龙的神话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是龙的爱情故事,然而关于龙的爱情的歌谣从来都不是情歌,龙的爱毋宁为致命的疾病,使被选定的新娘颠沛流离[48]。民间故事描绘龙爱上一位女孩后,将她从村庄广场绑走,当时那位女孩正在与朋友们一起跳圆圈舞,在另一个传说中,龙化成英俊的男人夜访新娘;龙的爱亦阻碍了凡人的婚姻,一旦女性被龙所爱上,她是不允许与凡人结婚的,如果龙新娘爱上了另一位凡人,她就会在婚礼当天去世,这导致龙新娘越来越疏远她生长的社会环境。
保加利亚诗人乔奥·米列夫(1895-1925)在他的诗“龙”(Zmei)中,即曾借鉴了龙的爱的民间神话,编织了一段融合现代主义的欲望、暴力和厄运的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