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喜爱的白居易也有自己钟情的对象,那就是晚唐李商隐。
白居易的诗歌浅显易懂,但李商隐作诗爱用典故,以晦涩著称,且李商隐比白居易小41岁,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人,为何白居易会崇拜李商隐?
答案只有一个——才华。
李商隐虽为后生,但是作诗典丽精工,极具创造力,写下了惊艳无数人的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
即使白居易此时已名满天下,也忍不住向李商隐“递上膝盖”。
甚至爱到深时,宁愿投胎作李商隐的儿子,“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唐才子传》)
更有趣的是,白居易死后几年,李商隐真把自己的大儿子取作“白老”,但白老长大后鄙陋迟钝,温庭筠还开玩笑说:“如果你是白居易转世,也太尴尬了吧?”
不仅如此,白居易去世之前,更是点名要李商隐为自己撰写墓志铭,可见他有多么看重李商隐。
李商隐心中的偶像是?
才华横溢的李商隐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杜甫。
别人盲目追星,李商隐则是努力向偶像看齐。
杜甫的七律组织严密,跳跃性极大,能够做到变化莫测而不离规矩。李商隐向杜甫学习的就是这严密而跳跃的七律。
同时,李商隐跟杜甫一样,都忧国忧民,使他能够与杜甫在心灵上得到感应,在诗歌创作时达到“浑”的境界。
作为粉丝的李商隐,也会 不经意间拍拍杜甫的马屁,极力赞扬他的诗文,认为杜甫与李白的才气大体相当,天、地、人和世间万象都在他的笔下得到展现。只有像杜甫这样有才华的男神,才值得皇帝的赏识。
杜甫却是他的迷弟
公元744年,未能考上进士的杜甫,在洛阳遇到了被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此时,李白已经红得发紫,杜甫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两位中国诗坛上的顶尖人物就这样见面了, 闻一多说这是“青天里的太阳与月亮走碰了头”。
从此之后,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成了他的铁粉,为偶像写下无数诗篇,有直白如《赠李白》 (二年客京都)和《赠李白》 (求来相顾尚飘蓬)。还有表示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李白的诗歌:
春天想你:《春日忆李白》
冬天想你:《冬日有怀李白》
天黑了想你:《天末怀李白》
喝酒时想你:《饮中八仙歌》 (李白斗酒诗百篇)
梦里还是想你:《梦李白二首》
送别朋友也想你:《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想和你去找朋友玩耍:《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通过这些诗,可以看到,杜甫在追星路上真正做到了 为你写诗,为你静止。甚至在李白因为参与永王叛乱,失败后被流放了,杜甫仍然站出来为李白打call,愿为他背叛全世界: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不见》
李白偶尔也会想起这位弟弟,并亲自写过三首诗(有说两首)赠与杜甫,即《戏赠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和《沙丘城下寄杜甫》。相较之下,李白远不及杜甫爱得深沉啊。
李白爱的另有其人?
李白对杜甫并不感冒,但他也追星路上的一把手,谢灵运、谢安、陶渊明经常在他诗歌中被艾特,还动不动对他们表真心。除了以上三位,他追得很厉害的还有一位,那就是孟浩然。
△孟浩然像
在他的笔下,孟浩然已然是那窗口的一抹白月光、胸前的朱砂痣。
开元十三年李白正在全国各个网红景点打卡,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洞庭襄阳一带,而襄阳就是孟浩然的故乡,两人同游黄鹤楼后,李白为偶像写下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此后一别,李白仍对孟浩然念念不忘,“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爱就要大声说出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翻译过来就是:偶像就是一座我无法逾越的高山,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除此之外,还写有《春日归山寄孟浩然》《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等诗。总之,就是为孟夫子所倾倒。
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李白虽给杜甫回诗回得少,但孟浩然可是一首都没有给李白回复呢!
原来他才是最后赢家
孟浩然本有济世之志,奈何时运不济,在40岁那年进京赶考,不幸落第,黯然离开长安时, 谁都没有联系,就单单给王维留下一首诗。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
——《留别王维》
这首诗中我们的孟夫子感叹知音太少,能够了解自己心事, 赏识自己才能的只有王维一人!言辞坦率,情感真挚,尽是对王维的关切和珍重。
孟浩然与王维早年都曾有济世之志,在后半生中都选择了隐居,有着相似的经历。两人作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热衷描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在诗歌中也透露出相似的隐逸心态和佛禅思想。
“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过孟浩然旧居》),正是王维的“见重”,让孟浩然待之与他人不同,可见孟浩然对王维的欣赏与喜爱根源于才气、性情相投。
转了一圈,没想到王维成了最终赢家。
以“诗佛”著称的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更以一己之力将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推向更高一层。开元前期,山水诗主要出自南方,到王维手里,北方雄伟的山川风貌才得以充分展示。
不仅是诗歌题材的开拓,更有诗歌技巧的加持。苏轼曾赞王维的诗歌是“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作诗时能吸收绘画技巧,充分利用色彩展现意境两浑的境界。同时将禅趣与诗情结合,使山水之美显露在永恒的空静之中。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或许,他也担得起最后的赢家。
那么,问题来了,王维你中意谁呢?
本文授权转载自“文化溯源”公众号。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苏轼集》
作 者:汪超 导读、注译
精选一代文豪苏轼经典作品,一本书读透苏东坡。本书选择苏东坡最为脍炙人口的诗篇39首、词作69首、文章21篇,加以解析导读,并注释、翻译原作,以便今人能轻易理解其精妙之处。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苏轼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