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整两句。
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分式方程的增根,这个东西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为啥会产生。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啊,要把它真的解释清楚,还真没有那么容易。
要回答关于增根的问题,先来看看这个方程:
它的常规解法是,首先给方程两边同乘(x+1)(x-1),去分母化简成整式方程,然后再经过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步骤,得到最终的结果为x=1,经检验,x=1是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这时候的这个x=1就叫这个分式方程的增根。
你可能会非常疑惑:明明解出来x=1,为什么说原方程无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真不复杂,产生增根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解分式方程的时候,给方程两边同时乘了0,才导致增根的产生。因为,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两边都乘以(或除以)不等于0的同一个数,所得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在对方程进行等价变形时,方程两边不能同时乘以0,如果乘以0,那么变形后的方程不一定与原方程等价,因此,得到的解就不一定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可能我这样解释,你还是觉得云里雾里,不太明白这个说法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要着急,我换另外一种说法,来给你慢慢解释。咱再举个例子。
来看这个一元二次方程:a2+5a+25=0
用求根公式进行判定,这个式子的判别式
∆=b2-4ac=25-100,结果小于0,应该是不存在实数解的。无解的。
但是,如果我给方程两边同时乘a-5,就会有奇迹发生。你会发现,方程竟然产生了实数根,为a=5。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的一元二次方程明明没有实数根,整个变形过程似乎也合情合理,结果怎么会与原来不一样呢?
其实也好理解,你只要回过头稍微仔细看一看,就会发现变形过程中的破绽。上面的变形中,我们实际上是给方程两边同时乘了一个0,(因为最终的结果是a=5,所以a-5=0),因此,无论原来的方程a2+5a+25=0,有没有实数根,变形后的方程都会有解,这样才导致产生了a=5这个“假根”。
所以啊并说分式方程,就连整式方程,如果在化简变形过程中,没有严格依据方程的同解原理,也会产生所谓的“增根”或“假根”。
其实弄清这个问题也挺容易的。
想弄清啥问题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