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龟的生长速度比草龟快1-2 倍:同样养 1 年,巴西龟背甲能长到 10-15 厘米,草龟可能只长 5-8 厘米。当两者体型差距超过 3 厘米时,体型大的巴西龟会把草龟当成 “弱势对手”,频繁发起攻击;即使初期体型相近,养半年后也会因生长速度差异出现 “以大欺小” 的情况。
二、混养前必看:3 个 “致命风险”,不避开就是害龟!
二、混养前必看:3 个 “致命风险”,不避开就是害龟!
巴西龟和草龟混养,90% 的问题都源于以下 3 个风险,不提前排查,很容易导致悲剧:
1. 风险 1:体型差异大,弱势龟被 “攻击致死”
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风险。如果巴西龟和草龟的体型差距超过3 厘米(背甲长度),体型大的一方(通常是巴西龟)会主动攻击体型小的一方,可能造成:
外伤感染:咬伤爪子、尾巴,甚至咬破龟壳,伤口若未及时处理,会引发腐皮、腐甲病,严重时会导致败血症;
应激死亡:弱势龟长期处于“被追赶” 的恐惧中,会停止进食、频繁躲藏,身体逐渐衰弱,最终因 “应激性衰竭” 死亡。
案例:网友@龟友小杨 把 5 厘米的草龟和 8 厘米的巴西龟混养,初期没发现异常,3 天后发现草龟的左前爪少了一截,缸里还有血迹,检查后发现是巴西龟咬伤的,草龟因伤口感染,拒食一周后死亡。
2. 风险 2:环境空间不足,抢地盘引发冲突
巴西龟和草龟都需要足够的“活动空间” 和 “专属区域”(如晒台、躲避洞),如果鱼缸太小,会加剧两者的冲突:
鱼缸长度若小于龟背甲总长的5 倍(比如两只龟背甲共 15 厘米,鱼缸至少要 75 厘米长),龟会因 “活动不开” 频繁碰面,增加攻击概率;
晒台、躲避洞数量不足时,巴西龟会霸占这些“关键区域”,草龟无法晒背、休息,长期下来会因 “缺乏紫外线” 导致软甲病,或因 “无安全感” 出现应激。
3. 风险 3:疾病交叉感染,一龟生病全缸遭殃
巴西龟和草龟对部分病原体的“抵抗力不同”,比如巴西龟对 “腐皮病” 的抵抗力较强,即使携带病菌也可能不发病,但草龟接触后会快速感染;反之,草龟携带的 “呼吸道病菌” 也可能传染给巴西龟。
混养时,若其中一只龟生病(如白眼病、肠炎),病菌会通过水体、食物传播给另一只,且很难及时隔离,容易导致“全缸发病”,增加治疗难度。
三、如果非要混养:做好这4 点,降低冲突风险!
如果实在想混养,且满足“体型相近”“空间足够” 的前提,按以下 4 点操作,能最大程度减少冲突,让两种龟和平共处:
1. 前提:确保 “体型相近”,差距不超过 1 厘米
混养的核心前提是“巴西龟和草龟的背甲长度差距不超过 1 厘米”,且最好都是幼龟(背甲 5-8 厘米)—— 幼龟攻击性较弱,更容易适应彼此。
如果家里的龟体型差距大,可先分开饲养,等草龟长大到与巴西龟体型相近后,再尝试混养;混养后也要每周观察,若发现体型差距逐渐拉大,及时分开。
2. 环境:鱼缸要 “够大”,设施要 “充足”
鱼缸尺寸:至少要满足“长度 =(巴西龟背甲长 + 草龟背甲长)×5”,宽度和高度不小于龟背甲长的 3 倍,比如两只 8 厘米的龟,鱼缸至少要 80 厘米长、24 厘米宽、24 厘米高;
设施配置:晒台要足够大(能同时容纳两只龟),或设置2 个独立晒台;躲避洞至少放 2 个(分别放在鱼缸两端),让草龟有 “藏身之处”;喂食区和排泄区尽量分开,减少因 “抢食” 或 “污染” 引发的冲突。
3. 喂食:“分开喂”“足量喂”,避免抢食
喂食是冲突高发环节,必须做好“分开投喂”:
喂食时,用两个食盆分别装巴西龟和草龟的食物(巴西龟多放肉类,草龟多放龟粮+ 蔬菜),放在鱼缸两端,避免食物混合;
确保食物足量,观察两只龟都吃到食物后再离开,避免巴西龟因“没吃饱” 攻击草龟;喂食后 10 分钟内清理残食,防止食物污染水质,或引发抢食。
4. 观察:每天查 “状态”,及时 “隔离”
混养后每天要观察两只龟的状态,出现以下情况必须立即分开:
巴西龟频繁追咬草龟,草龟出现“缩壳不动”“躲避不出来” 的情况;
其中一只龟拒食超过3 天,或出现外伤、腐皮、浮水等异常;
草龟长期躲在角落,不晒背、不活动,生长速度明显慢于巴西龟。
隔离时要准备单独的鱼缸,确保水温、水质与原缸一致,避免应激,待问题解决后再尝试混养(若多次隔离仍冲突,建议永久分开)。
四、更推荐的选择:“分开养” 才是对龟最好的方式!
其实对巴西龟和草龟来说,“分开饲养” 才是最安全、最健康的方式:
分开养能让草龟在“无压力” 的环境中生长,避免被攻击、抢食;
巴西龟也能自由活动、进食,不用因“混养限制” 压抑天性;
一旦其中一只龟生病,能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如果空间有限,可选择“分层饲养”(用带隔断的鱼缸),或 “轮换饲养”(轮流放在大缸活动),既省空间,又能保证两种龟的安全。
最后想说:
混养巴西龟和草龟,不是“省空间” 的选择,而是 “赌风险” 的决定。很多人因 “一时方便” 混养,最后却要面对龟受伤、死亡的后果,反而得不偿失。与其冒险混养,不如给它们各自的 “小天地”,看着巴西龟自在晒背、草龟悠闲爬动,这才是养龟的乐趣所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