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什么实力心里没点数吗?还敢这么嚣张的靠近。这还不是最过分的,要是这时或者平常遇到危险,鸮鹦鹉会呆立不动直至危险过去了。是不是很无语,正常的动物遇到危险多少会呲个牙啥的,比如猫炸毛、墨鱼喷墨、壁虎断尾等等,这些行为都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命的作用。 而呆立不动这算什么,是觉得敌人眼瞎还是自己会隐身?
鸮鹦鹉能把自己列入濒危物种这一手操作绝对功不可没。
这还没结束,下面还有更加让人迷惑的行为。上面有提到鸮鹦鹉虽然长着翅膀,但却退化了控制飞行肌肉的龙骨。所以那个翅膀只能给它扑腾几下,最多来个滑翔。但问题是,鸮鹦鹉忘了自己不能飞这一点!
鸮鹦鹉会用喙和脚相互帮忙,笨拙的爬到了树枝上,然后就开始高空试飞,结局当然可想而知,最后都是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生物学家的统计发现鸮鹦鹉步入灭绝的原因之一就是高空坠落。
如果碰到猎食者站着不动,没事就玩玩跳楼,还不足以使物种走向灭绝的话,那么下面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了——繁殖困难。
比取经还难的是鸮鹦鹉的繁殖
能不能繁殖通常来说,每年动物都有固定的繁殖时间,但鸮鹦鹉就不一样了,它的繁殖时间要3~5,而且还不固定。
因为它的繁殖时间受到一种名为陆均松树木的影响,只有当陆均松当年的结果量在11%以上时才会诱发鸮鹦鹉繁殖,但是陆均松也不是随便的树木,它也要3~5年才会大量的结果。这就大大加大的鸮鹦鹉的繁殖难度,具体看看下面。
愿不愿意繁殖虽说鸮鹦鹉有着鸟类中及其漫长的寿命——90多年,但雄性的鸮鹦鹉在5岁之后才开始学会求偶 鸣叫,而雌性更是9~11岁才开始寻访异性,而且就算已经到了可以交配的年纪,也有很大一部分的雌性不愿意去找雄性,因为风险实在太大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鸮鹦鹉那独特的繁殖方式有关,
鸮鹦鹉在繁殖期还要进行一场比武招亲,你没听错就是比武招亲! 鸮鹦鹉到繁殖季的时候,雄性鸮鹦鹉会聚集在山顶,这像是一个很大的擂台,然后每个雄性都会在大的擂台上建立一个自己的"小型竞技场"。
这个"竞技场"呈圆形,直径可高达10米。别看鸮鹦鹉平时很笨,但在求偶这个事上可一点都不含糊。
它们会选择有利于反射声音的位置搭建竞技场,为了能让自己的声音传播的更远。并且它们会像铺红毯一样把自己的竞技场收拾出来一条小道,并且打扫得干干净净,是只讲究的鸟。
等一切准备就绪后,它们会开始鸣叫去吸引雌性,而这种低频的鸣叫声可长达3~4个月,在这期间雌性如果听到声音并且愿意来的话,则需要步行好几公里来到大型的擂台。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雌性不愿意交配的原因,试想,一只不会飞大肥鸟要步行好几公里,期间可能遇到多少危险。当然也是有愿意来的,
来到竞技场后雌性会挑选一只雄性来进行交配,完事之后立马分手,雌性回家准备产卵,而雄性效应我则继续鸣叫等待下一只雌性的到来。
你试想一下,三更半夜在山顶上连续叫上几个月,来的可不一定就只是雌鸮鹦鹉,也可能是猎食者,随便来一只猎食者这群鸮鹦鹉跑都没地方跑,直接来个团灭!
食物竟然能影响性别
若是幸运,经历了上面这一系列流程都能存活下。那鸮鹦鹉就能开始生儿育女了。要说鸮鹦鹉家族不能振兴,我觉得以上的几点都不是主要的,它的生儿育女的问题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雌性鸮鹦鹉所产下的幼鸟的性别是可以改变的,这由当年的食物有关。也就是为什么 鸮上面提到鹦鹉家族流行以胖为美。
因为如果当年食物丰富,雌性吃的比较好,蛋白质丰富,那么它就可以生下以雄性为主的后代。也就是说雌雄都有雄性偏多。相反,如果食物匮乏的年份,雌性鸮鹦鹉则会生下单一性别的后代,比如全是雄性或者全是雌性(雌性占比要稍微大一些)。
无论对任何一个种族,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绝对是一个致命的问题。这也难怪鸮鹦鹉家族为何迟迟无法繁荣。
总之,鸮鹦鹉的一生简单来说就是,不一定能能活到成年,即使活到成年也不一定愿意生孩子,即使愿意生孩子,也不一定有机会生孩子,就算生了孩子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
小结
目前全世界仅剩120多只鸮鹦鹉,哪怕有着新西兰官方的保护,鸮鹦鹉也还在逐步的走向灭绝。这种像傻狍子一样的蠢萌生物要是真灭绝了,真是挺可惜的。
温馨提示: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燃新闻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