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口袋 | 李靖不是皇帝,为什么哪吒叫“三太子”?

哪吒身为天王之子,叫“太子”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熟悉的哪吒与李靖的故事,最初来自唐代民间传说,后来出现在元、明时期的《三教搜神大全》中。

唐朝人深受佛教影响,非常崇拜佛教战神毗沙门天王,而李靖本为唐初名将,他南征北战屡建奇功,被誉为“军神”。

在民间传说里,人们认为李靖是战神毗沙门天王转世,于是到了后世各类小说中,毗沙门天王与李靖这两位战神就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托塔李天王,为商末陈塘关总兵,并且哪吒仍为天王的第三子。

其实就《西游记》与《封神演义》的背景来讲,在商周时期并没有皇帝之说,最高统治者是天子和诸侯。

在分封制下,当时的诸侯国拥有很高的自治权,因此天子和诸侯的继承人都是可以叫太子的。到了汉代,为了加以区分,诸王公侯有继承权的儿子仍叫太子,而皇帝的儿子改称“皇太子”。

李靖在封神之前,为陈塘关总兵,是一个地方的军事长官,相当于一方诸侯,身为第三子的哪吒自然也就是太子了。

因此“太子”这个词有时候并不完全局限于帝王之子。

在一些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中,只要是某个人物地位崇高、势力强大,其儿子都有可能被尊称为“太子”。

比如敖丙,身为东海龙王的儿子,就是东海龙宫的三太子嘛。

“太子”有三个?

那太子通常都是唯一的,为何有“三太子”的说法?既然如此,哪吒为“三太子”,那金吒可以叫“大太子”、木吒叫“二太子”?

别说,还真可以这样叫!

虽然在汉人统治时期,太子只有一个,哪怕是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太子就是储君的意思,有且仅有一个,并且还得后期加封,没有谁生下来就是太子的。

但在北方游牧民族就不一样了,他们没有嫡长子继承制,而是“析产制”,相当于平分家产。于是太子这一汉人称呼传入后,他们用来称呼王的儿子,其实就相当于“王子”。

比如金朝时期,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兀术,就被称为“金国四太子”。

当时的蒙古也是如此,只要是皇子,甚至只要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民间都将他们叫做太子。

后蒙古人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实行汉人的储君制度,为了在文字上加以区分,他们将蒙古人称呼的“太子”音译为“台吉”。

但“台吉”与“太子”在口语上很难分清,所以经常混淆,于是才有了“大太子”、“三太子”等称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